2021年9月18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全联房地产商会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等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大会在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为“城市更新与建筑改造助力人民美好生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柴志坤结合分会成立四年来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推进工作和2024年报名入口官网公告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城市更新的类型、特征、机会以及案例等内容,做了题为《城市工业区改造探讨》的主题分享。
关于城市更新和传统房地产的区别,他认为,城市更新不是一个城市外延式的发展,而是利用城市既有空间、既有土地进行的提升,老工业区的改造、新工业区的提升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相较于城市快速建设阶段,我们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就是做大规模,做大城市GDP,提高城市化率;城市更新阶段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组织模式也将进行非常大的调整。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不再依赖土地财政,而是依靠良性资产和企业税收,维持城市的运维和持续更新。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城市更新将大有可为。中国绝大部分发达城市工业用地占比较高,平均在25%~35%,广州和深圳达到36%和32%的水平(这一比例近些年没有变化,但是绝对数值在增加,这个增加的过程就是城市面积、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如果农业用地不做大幅度征收变成城市用地,占比较高的城市工业区改造将释放巨大的土地红利。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保护城市工业遗产/历史风貌、提升建成区土地使用效率、引入现代化新型产业更新内容等等。
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重构的双重作用下,工业区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多元化目标实现和城市发展内涵式增长的主要路径。目前工业区改造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拆除重建。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完善配套功能,增加土地财政收益,目前是工业区改造的主力类型。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容易破坏城市肌理,对城市传统基因产生一定影响,部分项目过度重视土地收益造成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等。第二类是有机更新。这种模式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以及中部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案例。这些项目让历史建筑得以保护,让城市风貌得以延续,让一些新型的文创企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还特别适合小资本介入,因此非常活跃。但也存在标准不够完善、方案积累不够丰富、改造手续合规性存在隐患等问题,而且这些项目多采用二房东模式,增加了收益的不确定性。第三类改造升级。把老厂房改造升级为新型产业用地,做成灵活的工业用地M0M1A、配建保障房等,在不大拆大建、不改变原来产业用地性质的同时,做到产业升级,为城市创造更好的空间。这些项目在区域统筹、资源整合、资源利用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也在着力推进新的模式。
柴总认为,工业区改造要避免过程中的的大拆大建,避免回到传统房地产开发的老路上;而应做好区域统筹,以产业发展为底层逻辑,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兼顾改造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求,同时推动各方参与主体的深度结合,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发展。
最后,柴总以天鸿操盘的“郑州高新区产城更新项目”为例,介绍了在二三线城市进行大面积老旧厂区的综合改造升级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与政府结合搭建平台,分别负有建设职能和后期产业导入、投资运营职能,共同支撑片区后期建设、运营阶段的长期发展。这一模式能够使更多的企业通过平台参与到国家鼓励的如智慧城市、碳中和等产业中来,更好地把握住战略层面的新机会、新组合,并能够给企业带来资金和市场。